财新传媒
2010年03月19日 20:17

张柠:就“重写文学史”问题答记者问

张柠:就“重写文学史”问题答记者问

    1、近年来,不少学者一直在强调要对当代文学进行“重新评估”,由王蒙所谓“中国文学处在最好时期”的话引发开去,还出现了广泛的争论。近期由张炯主编、张柠、张闳、贺仲明和洪治纲四位学者推出的“共和国文学60年”四卷本,尽管更多立足于个人长期研读的体会和思考,使用个人化的视角,但未尝不包含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行“重新评估”的意图。与此同时,重写文学史的呼声也从未间断过,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2月20日 12:13

新书《枯萎的语言之花》被改成《再造文学巴别塔》

新书《枯萎的语言之花》被改成《再造文学巴别塔》

新书在有关部门的审稿者手中转了近一年(出版社——新闻总署——中国作协——新闻总署——中央党史研究室——出版社),终于同意(删改后)出版。书号是2009年的,出版到了2010年。

《枯萎的语言之花》(中国当代文学60年,第一卷,1949--1965)44万字,广东教育出版社,2009

枯萎的语言之花(再造文学巴别塔)目录

第一章:到北京去

        一、北京的前夜

        二、一位留守者的心路

        三、城市在召唤

 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2月20日 12:13

新书《枯萎的语言之花》被改成《再造文学巴别塔》

新书《枯萎的语言之花》被改成《再造文学巴别塔》

新书在有关部门的审稿者手中转了近一年(出版社——新闻总署——中国作协——新闻总署——中央党史研究室——出版社),终于同意(删改后)出版。书号是2009年的,出版到了2010年。

《枯萎的语言之花》(中国当代文学60年,第一卷,1949--1965)44万字,广东教育出版社,2009

枯萎的语言之花(再造文学巴别塔)目录

第一章:到北京去

        一、北京的前夜

        二、一位留守者的心路

        三、城市在召唤

 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2月20日 12:03

张柠:中国当代文学评价中的“账房思维”

张柠

中国当代文学评价中的“账房思维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针对顾彬先生的“当代文学垃圾说”和陈晓明先生的“当代文学高度说”,我在《垃圾与黄金:中国当代文学评价中的两个极端》一文中,已经将自己的主要观点表达完毕,本来就不准备再饶舌。由于报纸字数上的限制,3000字无疑只能说出一个大概的意思,但我认为3000字也足够了。面对公众,“批评”要及时表达最基本的判断,而不是用所谓的“学术”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2月20日 12:03

张柠:中国当代文学评价中的“账房思维”

张柠

中国当代文学评价中的“账房思维”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针对顾彬先生的“当代文学垃圾说”和陈晓明先生的“当代文学高度说”,我在《垃圾与黄金:中国当代文学评价中的两个极端》一文中,已经将自己的主要观点表达完毕,本来就不准备再饶舌。由于报纸字数上的限制,3000字无疑只能说出一个大概的意思,但我认为3000字也足够了。面对公众,“批评”要及时表达最基本的判断,而不是用所谓的“学术”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2月20日 11:54

张柠:小说《蜗居》传达了一种可疑的价值观念

□张柠:小说《蜗居》传达了一种可疑的价值观念

    在我读过的大量当代“烂书”中,小说《蜗居》并不算最烂,但也够“烂”的。原以为这是一部当代年轻人的遭遇小说,没想到是一部忘年交式的“爱情”小说。读完后我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。就叙事语言、情节设置这些纯技术问题而言,它有它的特点,叙事节奏也把握得不错,流畅且好读。这正是令一般读者和电视剧改编者着迷的地方。一般而言,电视剧的传播效果要大于小说,而小说的艺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2月20日 11:54

张柠:小说《蜗居》传达了一种可疑的价值观念

□张柠:小说《蜗居》传达了一种可疑的价值观念

    在我读过的大量当代“烂书”中,小说《蜗居》并不算最烂,但也够“烂”的。原以为这是一部当代年轻人的遭遇小说,没想到是一部忘年交式的“爱情”小说。读完后我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。就叙事语言、情节设置这些纯技术问题而言,它有它的特点,叙事节奏也把握得不错,流畅且好读。这正是令一般读者和电视剧改编者着迷的地方。一般而言,电视剧的传播效果要大于小说,而小说的艺...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1月24日 22:58

张柠:命若琴弦的文化香火

□张柠:命若琴弦的文化香火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

    2009年去世的文化老人不少,大家知道的学者和文艺家,就有近20位。季羡林、任继愈、梁羽生等人的名字自然是如雷贯耳,王世襄、唐德刚、柳存仁、绿原、何满子、杨宪益、丁聪、欧阳山尊等人,也都是些接近大师级的人物。这些文化老人尽管多数都曾经饱受磨难、历尽沧桑,但总算是寿终正寝(大部分活到了90岁),这是他们的幸运。他们终于摆脱了尘世...


阅读全文>>
2010年01月24日 22:58

张柠:命若琴弦的文化香火

□张柠:命若琴弦的文化香火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一

    2009年去世的文化老人不少,大家知道的学者和文艺家,就有近20位。季羡林、任继愈、梁羽生等人的名字自然是如雷贯耳,王世襄、唐德刚、柳存仁、绿原、何满子、杨宪益、丁聪、欧阳山尊等人,也都是些接近大师级的人物。这些文化老人尽管多数都曾经饱受磨难、历尽沧桑,但总算是寿终正寝(大部分活到了90岁),这是他们的幸运。他们终于摆脱了尘世...


阅读全文>>
2009年12月19日 11:06

2009年你读了哪些书——答记者问

2009年你读了哪些书——答记者问


    记者:2009年这一年,你完整地读过多少本书?跟上一年相比,这个数目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?
    张柠:读书是我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,所以每年的阅读总量大致差不多,其中主要是文学作品。我无法将一年来读过的书全部列出来,只能选取一部分列在下面。


文学作品
    郑念《生死在上海》(自传体长篇小说,方耀光等译,上海百家出版社,1988);
    苏童《河岸》(长篇小说,《中华文学选刊...




阅读全文>>
2009年12月19日 11:06

2009年你读了哪些书——答记者问

2009年你读了哪些书——答记者问


    记者:2009年这一年,你完整地读过多少本书?跟上一年相比,这个数目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?
    张柠:读书是我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,所以每年的阅读总量大致差不多,其中主要是文学作品。我无法将一年来读过的书全部列出来,只能选取一部分列在下面。


文学作品
    郑念《生死在上海》(自传体长篇小说,方耀光等译,上海百家出版社,1988);
    苏童《河岸》(长篇小说,《中华文学选刊...




阅读全文>>
2009年11月14日 15:41

垃圾与黄金:中国当代文学评价的两个极端(张柠)

垃圾与黄金:中国当代文学评价的两个极端(张柠)

1、两种貌似对立的评价
        短短的两年之内,对中国当代文学(1949—2009)的评价,出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。一个由著名汉学家、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顾彬提出,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(简称“垃圾说”);另一个由著名批评家、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提出,说中国当代文学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”(简称“高度说”或者“黄金说”)。由于事涉当代,与每一位活着的人多少都有点...

阅读全文>>
2009年11月14日 15:41

垃圾与黄金:中国当代文学评价的两个极端(张柠)

垃圾与黄金:中国当代文学评价的两个极端(张柠)

1、两种貌似对立的评价
        短短的两年之内,对中国当代文学(1949—2009)的评价,出现了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。一个由著名汉学家、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顾彬提出,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(简称“垃圾说”);另一个由著名批评家、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提出,说中国当代文学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”(简称“高度说”或者“黄金说”)。由于事涉当代,与每一位活着的人多少都有点...

阅读全文>>
2009年10月15日 00:03

张柠:贪婪世界里的现代孤儿/纪念爱伦•坡诞辰200周年

张柠:贪婪世界里的现代孤儿
――纪念爱伦•坡诞辰200周年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 天才作家埃德加•爱伦•坡(1809.1.19-1849.10.7)诞生于200年前,给人一种很古老的感觉,但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位地道的现代人。他诞生的年份是一个颇有象征意义的年份。这一年,还有一批著名人物来到这个世界:俄罗斯作家果戈里(1809-1852),终结了美国蓄奴制度的林肯总统(1809-1865),提出“人是猴子变的”这一骇...


阅读全文>>
2009年10月10日 10:32

张柠:三十年阅读的奇妙之旅

□张柠
读书的奇妙之旅和眼前困境
    近几年,各大媒体经常策划一些关于“读书”的选题,特别是遇上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,更是要做大选题,比如“10周年读书回顾”,“30周年读书反思”,“60周年读书历程”之类。我曾经为媒体写过“少年时代的阅读”,“80年代的阅读”,“90年代的阅读”一类文章。每年4月份的“世界读书日”,还要接受报社读书版编辑的采访,谈谈读书的意义和乐趣,谈谈个人的阅读史。总之是要鼓励大家读书,...

阅读全文>>
2009年09月21日 21:28

张柠:没有城市的中国当代文学

张柠:没有城市的中国当代文学

(就“城市经验与文学创作的关系”答记者问 )

记者:作家是城市精神的体现者,比如说到上海我们会想到张爱玲、王安忆,北京有老舍、王朔,武汉会想到池莉、方方等等。这批作家中的王安忆、王朔、方方、池莉等,写的并不是当下的城市,或者说即使他们在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写过同时期的城市,近些年的创作看似跟当下的城市甚为隔膜,或许正因为隔膜,他们普遍运用往后看的视角,写过去的都市印象。...

阅读全文>>
2009年09月21日 21:28

张柠:没有城市的中国当代文学

张柠:没有城市的中国当代文学

(就“城市经验与文学创作的关系”答记者问 )

记者:作家是城市精神的体现者,比如说到上海我们会想到张爱玲、王安忆,北京有老舍、王朔,武汉会想到池莉、方方等等。这批作家中的王安忆、王朔、方方、池莉等,写的并不是当下的城市,或者说即使他们在上世纪八、九十年代写过同时期的城市,近些年的创作看似跟当下的城市甚为隔膜,或许正因为隔膜,他们普遍运用往后看的视角,写过去的都市印象。...

阅读全文>>
2009年09月04日 12:24

张柠:20世纪新文化传统的两次变异

张柠:20世纪新文化传统的两次变异

 

    对于中国文学史而言,20世纪新文学本身就是一次重大变异的产物。它从总体上终结了文言分离的古代文学传统,开始了以现代个体为核心,以白话文为载体,以个人经验为内在形式的新文学发展历程。这是一个中国人重新学习说话的时代,一个新文学经验再发现的时代,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新形式发生的时代,也是一个“人的自觉”和“文的自觉”的时代,从而奠定了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基调。因历...

阅读全文>>
2009年09月03日 21:31

《胡风才是真正的告密者》一文哗众取宠

   《揭穿作家李辉的谎言:胡风才是真正的告密者》一文,是一篇极端偏执、不负责任、哗众取宠的文章。据说作者是新闻工作者,还是复旦的博士。这文章既不符合新闻的规矩,更不符合学术的规矩。以1954年的《30万言书》中的一段文字就得出这样的结论,那么,怎么解释舒芜1952年的文章《从头学习<讲话>》和《致路翎的公开信》呢?

 

    1950年上半年,在舒芜的恳求下,胡风在为将舒芜调离南宁某中学奔忙,此时他们的关系还十分密切...

阅读全文>>
2009年02月11日 17:55

最后一班地铁上的“幽灵”

 

□张柠

城市幽灵的地铁幻觉

 

    关于“最后一班地铁”和“幽灵”的传闻,不但广州有,其他城市也有。北京、上海、纽约、东京,只要是大都市都有,还不断地被拍成电影。为了不影响现实生活正常运转,相关部门已经出来避谣,用不着多解释。但分析这种幻觉和传闻之所以发生的原因,或许更有意思。否则我们无法理解,为什么所有的大都市都产生“地铁幻觉”这种都市病。

 

    人们经常在网上交流深夜独自乘坐末班地铁的感受。...

阅读全文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