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张柠:我们能做不是“祸害”的父母吗?
    

    早在2008年,网上就出现一个叫“父母皆祸害”的网络小组,以“80后”为主体,如今已经有近2万人成为小组成员。他们聚在一起交流受父母伤害的经验,并将伤害归纳为五类:1、直接肉体伤害,2、人格侮辱伤害,3、控制欲伤害,4、家庭矛盾伤害,5、其他伤害。我觉得“父母皆祸害”这个名字太网络、太生猛,容易惹祸。在中国,这是一个禁忌话题,大家都讳莫如深,没有勇气面对它,除非好友之间三杯下肚之后才会聊些真心话。此外都是满嘴“孝道”,恨不得将自己说成是“埋儿奉母的郭巨”、“吃屎的庾黔娄”、“娱亲的老莱子”。为娱亲而扮小丑还勉强,埋儿和吃屎,则近于兽道!


    果然不出所料,那些主要针对中老年人的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,近期纷纷开始发难,请两个专家来点评,无非是孝道啊,感恩啊,心寒啊那些陈辞滥调。他们一上来就进行道德审判,压根儿就不准备对话交流。这种“道德法庭”式的做法于事无补。更何况网络的匿名表达,使得这一事件成为既无原告也无被告的诉讼,成为一群人对另一群人的缺席审判,最后对着空气义正辞严选读判决书。


    冷静分析一下上面列举的5类伤害,我们可以发现,与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相比,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所受的第1、2两类伤害相对少一些,第3、4类伤害相对多一些。必须要强调的是,每一代人对伤害的感受和反应不一样,那一代人“死猪不怕开水烫”,这一代人瞪他一眼他就崩溃,因为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人心理诉求有差异。

 

     我们这一代人的童年时代,面临一个比父母打骂更大的威胁,那就是饥饿。吃饱是第一要义,打骂并不在话下,要求人格尊严那是奢侈。我们的父母不擅长交流,而是擅长“伤害转移术”:在外面被马蜂蜇了,回家后将刺拔出来,转手刺到儿子的屁股上。儿子一边哭着喊疼,一边急着伸手去抢吃的,肠胃的舒坦压倒了屁股的疼痛。长大之后,回想起来也很恼火。可是转眼一看,那双曾经往自己屁股上扎刺的手,如今已经长满老年斑了,于是在笑谈中“赦免”了他们。与此同时,自己也顺着惯性开始练习“伤害转移术”。


    年轻一代不干了,他们开始维权。有的父母便改“伤害转移术”为“自虐控制术”,哭哭啼啼地说“我们都是为你好”“我们为你操碎了心”“你是我身上掉下的肉啊”。这是一种将情感变成道德,再将道德变成权力,从而顺利实施控制的战术。年轻人也不含糊,说你们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“非爱行为”,即: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的非爱性掠夺,或者强制性控制,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。心理学家指出:“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,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,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。真正成功的爱,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,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,这种分离越早,你就越成功。”


    分离是痛苦,同时也是再生。许多失败的父母,就是不懂得让自己的爱以“分离”为目的,恨不得将儿女塞回自己的子宫里去才安心,否则便焦虑不安、一刻也不消停:拆信、翻抽屉、跟踪追击、打电话、发短信,爱被强烈的控制欲所取代。以牺牲子女的自由意志和人格独立为代价的所谓爱,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矛盾的深层心理根源。有人会说,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生存环境。每一代父母都在用这个借口伤害自己的儿女,仿佛只有在好的生存环境中才能抚摸他们的脸,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就只能打耳光。


    也有一些父母在反省:要跟子女多交流啊、做朋友啊。用什么语言交流?谁敢跟你做朋友?眼看传统那一套不灵,想改用“做朋友”的迂回战术?做父母都做不好还想做朋友?对做朋友的要求是不是低了一点?好好做你的父母吧!朋友关系表面上是以聚合为目的,实际上极不稳定,分开也是常事;而且朋友可以替代,儿女却无法替代。如果以为父母之爱无法控制儿女,改用朋友之爱来代替,你最终一定会失望的。假使你侥幸成功了,能将子女牢牢控制在手心,那么你就真的成了“祸害”。


    能做不是“祸害”的父母吗?在这一点上人类应该向鸟类学习:教会儿女飞翔是父母的天职,但不希望他们在自己的卵翼之下偷生。有一天忽然发现,飞过来的那只鸟儿是自己长大成鸟的儿女,那就是上帝送给你的一份珍贵礼物!当然,儿女也应该主动飞回去看一看老鸟,不要让他们在养鸟院里太孤单。(20100806)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张柠

张柠

88篇文章 2年前更新

祖籍江西,1958年9月出生。1990年开始发表作品。1991年考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世界文学专业,1994年7月获文学硕士学位。毕业后分配到广东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工作,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与大众文化研究。正高职称,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