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柠:气候灾民的语言发烧
上周第21届香港书展颇受关注,北京许多媒体纷纷派记者前往探班,报道了不少两岸三地文化人在书展上的花絮。我发现台湾参展的文化人动静特别大,嗓门儿特别高。大陆参展的代表,除一位房地产商因遭语言攻击而出了点风头之外,其他文化人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关注。当然,韩寒这位不善口头论辩、而是喜欢用手机短信或twitter发言的青年,也遭到台湾人的语言攻击。
那位台湾的语言主攻手,就是电视节目主持人、人称“文坛妖姬”的陈文茜。她在书展发言的主要意思可概括为三点:一是大陆经济形势很好,国家富强,但她依然很担忧,因为大陆富豪只知道赚钱不懂得花钱,钱不花在自己的国家,而花在美国或欧洲。二是转达好友李敖对韩寒的评价,说韩寒没有文化底蕴,长得像马英九似的,不值得谈论。三是她自己对韩寒的评价,说他只是个没文化的赛车手,还不如李敖的儿子李戡(李戡反感台湾中学教科书不选毛主席诗词,决定弃台大投北大),还喜欢乱说话,容易被西方势力利用。
陈文茜的言论跟每天19点我们电视台的调子差不多,“联播腔”很重。这是台湾文化人在评价大陆文化时的通病。他们自以为找到了一种两岸文化交流的理性语言,实际上在往权力天平的强势一方增加砝码。他们自以为逻辑很缜密,实际上在往脚后跟上抹眼药水。这是文化环境差异导致的结果。
近年来台湾人喜欢往大陆跑,先是艺人和商人,后是学人和文人兼政客。艺人和学人的口碑还算不错,商人和文人兼政客的口碑比较差。他们带来一种台岛腔:发高烧的语言,语速很快,情绪激动;爱用蹩脚的比喻讲歪理,喜欢用“第三人爱称”来称呼自己;思维跳跃,充满焦虑,给人一种随时要被海水淹死的感觉。李敖、陈文茜、赵少康、阮次山等文人兼政客,就是这种台岛腔的标准发声体。他们言论的价值取向混乱,既是开放媒体刺激下的呕吐物,又是统战政治威慑下的折衷物,也是被虚构的台湾自然环境模式的怪异镜像:地球升温——海水上涨——心情焦灼——价值混乱——语言发烧。如果仅凭他们的言论,我们会觉得台岛的情况不妙,乱糟糟的,人心离散,好像都准备逃亡似的。
前些天看了陈文茜等人的《±2°C》,更加为台湾同胞担忧。这部长达70多分钟的纪录片,粗看像科教片,细看像灾难片,一琢磨又像宗教启示录:预言地球和台湾的毁灭。灾难的祸根在哪里呢?他们认为主要是西方,1750年以来工业革命导致对自然的破坏;高碳排放导致地球升温;海平面上升的第一批受害者是台湾,因此台湾是第一批“气候灾民”,等待他们的就是被淹死的结局。总之台湾不是人待的地方,赶紧逃吧。
往哪里逃呢?导致海面上升的罪魁祸首西方发达国家不可以去。缺水少粮的非洲当然也不便去。有没有兼顾发达和落后的地方呢?他们深情地把目光投降了祖国大陆。没事的时候可以在黄浦江边享受全球化生活;到十三陵去嗅一嗅老皇帝死尸的味道,压压三文鱼的腥味儿;利用廉价劳动力办“富士康”那类工厂;还能顺便炒股炒房。万一真的雪线上升海水淹来,还可以到西部的沙漠、窑洞、黄土窝子里去避一避。于是“气候灾民”频频往来于两岸,在全球化和民族化两种文化之间来回穿梭,像梭子鱼一样自由。但他们的嘴巴一时还打不住,带着一种因地球升温导致的语言发烧症,心中充满对海水上升和全球化的怨恨和怒气。
气候灾民在文化灾民的老巢,找到了想像中的避难所。他们将文化灾民生存环境中的危险物,当成自己的吉祥物,还频频与那些貌似吉祥的怪物合影留念。他们四处哇哇乱叫,横发议论,批判文化灾民没文化、乱说话,毁掉了他们迁徙路上的好心情。我们可以理解因地球升温导致的语言发烧,但无法认同海水上升导致的智商下降。我担心,那些“气候灾民”最终会变成“文化灾民”。到那时即使地球温度下降2°C,灾民也依然是灾民。